【题目】研究者是否具有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
【选项】合适性
可行性
重要性
创造性
【答案】可行性
【题目】反映发生在整体社会层次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社会理论是( )
【选项】宏观社会理论
中观社会理论
微观社会理论
小型社会理论
【答案】宏观社会理论
【题目】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
【选项】填答指南
问题和答案
致被调查者的信
访问记录和结束语
【答案】问题和答案
【题目】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间接访谈方法是( )
【选项】利用互联网进行访谈B
电话访谈
焦点小组访谈
座谈
【答案】电话访谈
【题目】等距抽样是指 ( )
【选项】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系统抽样
整群抽样
【答案】系统抽样
【题目】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是( )
【选项】问题的排序设计
题型选择
提问技术
答案设计
【答案】提问技术
【题目】下列属于复合结构型研究报告标题的是( )
【选项】直陈主题式
结论展示式
双标题式
反问疑问式
【答案】双标题式
【题目】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是( )
【选项】测量客体
测量法则
数字和符号
测量内容
【答案】测量内容
【题目】自填问卷法的主要优点是( )
【选项】调查对象的适用范围广
调查资料的质量好
收集资料的代价小
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答案】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题目】反映的是理论的影响面或概括范围的判断理论优劣标准是( )
【选项】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解释范围越广泛的力量越是好的理论
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结构越复杂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答案】解释范围越广泛的力量越是好的理论
【题目】在一个实验中,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 )
【选项】特殊事件
样本的代表性影响
受测经验的增加
被研究者的变化
【答案】特殊事件
受测经验的增加
被研究者的变化
【题目】实验法的特点有( )
【选项】实验结果受主观影响
人为设定观察情境
直接建立研究结论
可直接推论到现实生活中
【答案】实验结果受主观影响
人为设定观察情境
直接建立研究结论
【题目】内容分析法的缺点( )
【选项】信度和效度的问题
不便于重复研究
无法定量研究
只能研究记录下的信息内容
【答案】信度和效度的问题
只能研究记录下的信息内容
【题目】下列属于选择分类标准的原则有( )
【选项】从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去选择标志
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去选择标志
分组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穷尽性原则
分组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互斥性原则
【答案】从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去选择标志
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去选择标志
分组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穷尽性原则
分组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互斥性原则
【题目】关于定性研究的缺点,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选项】所获结论难以在较大范围推论到总体
研究成果难以用数学语言加以精确描述
标准化程度不高
难以形成统一的、大规模的社会研究行动
【答案】所获结论难以在较大范围推论到总体
研究成果难以用数学语言加以精确描述
标准化程度不高
难以形成统一的、大规模的社会研究行动
【题目】下列属于直接观察的有( )
【选项】实地观察
行为标志观察
非参与观察
物质痕迹观察
【答案】实地观察
非参与观察
【题目】常见的非概率抽样主要有( )
【选项】方便抽样
配额抽样
判断抽样
雪球抽样
【答案】方便抽样
配额抽样
判断抽样
雪球抽样
【题目】撰写研究报告行文方面的一般要求是( )
【选项】对事实的陈述,要力求客观平实,避免在文字中使用主观且带有感情成分的词句
不要试图去说服读者,而要尝试把事实告诉读者
避免哗众取宠
必须使用第一人称
【答案】对事实的陈述,要力求客观平实,避免在文字中使用主观且带有感情成分的词句
不要试图去说服读者,而要尝试把事实告诉读者
避免哗众取宠
【题目】系统抽样所包含的步骤有( )
【选项】确定随机数
确定开始抽取元素的位置
计算抽样间距
确定抽取元素的方法
【答案】确定开始抽取元素的位置
计算抽样间距
确定抽取元素的方法
【题目】高质量问卷的标准有( )
【选项】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
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
【答案】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
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
【题目】简述观察有哪几种类型?各种不同类型的观察具有什么特点?
【选项】
【答案】观察:指的是带有明确的目的,在现象发生的场景附近或其中,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或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要求观察者的活动具有系统、计划、目的性,并对所观察到的事实作实质和规律性的解释。
1.根据观察地点不同:
实验室观察: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
实地观察:在现实社会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实地研究中常用。通常是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仪器的观察。 2.根据研究者所处的位置不同:
局外观察:观察着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进行远距离观察,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状态是隐蔽观察。
参与观察: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
优点: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缺点:资料缺乏信度/可靠性;程序不明确,观察无系统,资料非定量,导致研究结果不可重复;参与观察的结果依赖于观察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无法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3.根据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
结构观察: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多采用非参与/局外观察的方式,内容固定。
非结构观察: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多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结果没有统一的形式,通常只能用于定性分析。是实地研究的最主要的观察方式。
【题目】简述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选项】
【答案】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优点
1.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实地研究者多寻求的是一种更具有情感性和人文类型的资料,他们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特别适合那些不便于或者不可能进行简单地问卷调查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正如许多研究者所认为的,对于人们的情感通常不易将其归纳为可以输入计算机的数字,而是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观察,做出主观的估价,并以文字的方式详细记录。
2.研究的效度较高,相对于问卷调查中最大的问题——表面化,简单化的现象,实地研究的深入观察,,设身处地的感受,理解,具有很大的效度——研究者测量的确实他所希望测量的概念或现象,而与调查研究中常见的简单定义相对应的是,实地研究中研究者常常列举出生动,详细的而案例来说明某一个概念的意义;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相对于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实地研究的操作程序不是那样严格,只需要较少的准备工作,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修正研究的目标和设计,对于不同的研究背景或不同的研究现象,实地研究中的具体操作也比较活;
3.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由于实地研究不仅要深入实地,而且要在实地生活相当一段时间,因此,对于研究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来说,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尤其是在对个人或小群体的研究中,这种优点更为明显。
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缺点
1.概括性差,由于实地研究所得到的基本上是定性资料,且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某个个案为对象,因而其资料既难以进行定量分析,也无法概括大的总体,这样,其所得结论也难以推广到更大的范围,这是实地研究方式比较大的缺陷之一;
2.信度较低,实地研究中研究者主要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所处的是一种被动地地位,对观察场景往往也缺乏控制,因而其所得的资料比较琐碎、凌乱,不易系统化,同时由于实地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主观作用,强调对所观察对象进行移情理解,因而难以检验其信度,另一方面,生活中,因时间,地点,人物变动或流失的影响,也造成研究者很难对原先研究的对象或现象,进行重复观察的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实地研究者的观察并非像照相机或显微镜那样处于观察的对象之外;
3.所需时间较长,由于参与是生活的需要,实地研究方式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这种长时间的要求,不仅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困难,有时对于所研究的对象也是一种困难
4.伦理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是针对参与研究中隐藏研究者身份的做法提出的,它所包含的实际问题是:第一,研究者有没有为了研究的目的而欺骗研究对象的权利,第二,研究者作为社会的成员,应不应该为了研究而采取欺骗研究对象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