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电子政务标准化的理念是服务大众理念、市场导向理念和( )。
【选项】公平正义理念
安全保障理念
法律至上理念
全民参与理念
【答案】公平正义理念
【题目】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 )。
【选项】联网
传输信息
共享资源
共享软件
【答案】共享资源
【题目】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对电子政务建设的( )、产出和效益所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选项】人力
物力
投入
财力
【答案】投入
【题目】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调整对象的特定性指的是它专门用于调整现代信息技术在( )中应用的范围、条件、方式、地位以及效力等事项以及由此发生的社会关系。
【选项】政府
行政主体
公共行政
公共部门
【答案】公共行政
【题目】当前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设( )。
【选项】效率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管理型政府
电子化政府
【答案】服务型政府
【题目】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提高行政效率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其( )的价值导向也招致许多批评。
【选项】管理主义
服务至上
公平公正
宪政主义
【答案】管理主义
【题目】从美英等国家开展电子政务的情况来看,这些国家的电子政务一般都围绕民众的( )来发展和提供服务。
【选项】兴趣和爱好
满意度
需求
需求和选择
【答案】需求和选择
【题目】( )是电子政务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也为监理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指标和依据。
【选项】电子政务项目建设
电子政务系统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答案】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题目】( )是指利用先进技术,使部分办公业务活动内化于人以外的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中,由人与技术设备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业务目的的人机信
息处理系统。
【选项】办公自动化
电子政务
电子政府
办公智能化
【答案】办公自动化
【题目】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是电子政务发展的( )。
【选项】制度保障
组织保障
安全保障
财政保障
【答案】组织保障
【题目】在20 世纪90年代制定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中,新西兰政府确定其电子政务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其工作方式以及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选项】对 错
【答案】对
【题目】数据库技术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是数据库体系结构。
【选项】对 错
【答案】错
【题目】大众政府模式是建立在新的技术与理念支持基础上的政府治理新形式,是指公共决策的一部分由公民选举代表制定,一部分由公民直接决定。
【选项】对 错
【答案】对
【题目】“重塑政府”思想的系统总结是由彼得·德鲁克完成的。
【选项】对 错
【答案】错
【题目】电子政务安全的宗旨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硬件、软件、信息和网络的安全。
【选项】对 错
【答案】对
【题目】2012年1 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
【选项】对 错
【答案】错
【题目】1998 年4 月,深圳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深圳政府信息公众网”,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工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选项】对 错
【答案】错
【题目】电子政务基本理论是对电子政务基本问题的理论表述。
【选项】对 错
【答案】对
【题目】“顶层设计”思想实质上就是一个地方电子政务总体规划的具体化,是总体规划的一种实现手段。
【选项】对 错
【答案】对
【题目】根据我国现有的行政体制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现状,成立独立的专业化电子政务管理机构的条件已经成熟。
【选项】对 错
【答案】错
【题目】如何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
【选项】
【答案】电子政务是(准)工业社会政府向信息社会政府转型过程中的过渡形态,是迈向信息社会新型政府过程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电子政务的兴起包含着对于政府良好治理的价值追求,也蕴含着对于政府更强治理能力的期待。
电子政务中“电子”不仅仅是信息通信技术,其更主要的表征是时代特征。因此,与其说是信息通信技术融入政府系统,倒不如说是新的时代要素融入政府系统,或者说是政府系统主动吸纳新的时代要素完善自身。这些新的时代要素包括技术要素、价值要素、思维方式等。电子政务中的“政务”不仅仅指政府业务工作,也指政府管理工作。从广义上看,“政务”与“政府”等同。因此,电子政务是政府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通过自适应调节与变革,生成更高级政府系统的过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进程来看,电子政务是工业社会政府形态向信息社会新的政府形态转型的过渡。电子政务是政府系统的内容和组成部分,电子政务依托于具体的政府系统,政府的职能决定电子政务的目标。因此,应该在政府系统中理解电子政务。
理解电子政务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电子政务的定义里包含了信息通信技术在政府领域的应用;
第二层次:信息通信技术与政府改革创新相结合,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管理与服务;
第三层次: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政府融入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新的时代要素,持续进行政府领域的变革,生成信息社会所要求的新的政府形态。在技术融入政府的过程中,技术范式、符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理念与价值等一起融入政府系统之中。“电子”可以理解为一种时代特征,而技术特征是最突出的表现。
【题目】试述电子政务系统项目管理的要素。
【选项】
【答案】(1)主体要素。电子政务系统项目管理的主体是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者,管理者应该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由他们对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全过程进行管理。
(2)客体要素。电子政务系统项目管理的客体是电子政务系统开发涉及的全部工作,这些工作构成完整的系统运动过程——项目周期。
(3)目标要素。电子政务系统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目标。管理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一定目标的手段。电子政务系统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时间、质量、成本达到最优化。
(4)职能要素。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者从事管理,必须行使一定的管理职能。电子政务系统项目管理的职能可以概括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管理依据要素。电子政务系统项目管理的依据是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客观规律。电子政务系统的项目管理是人为的主观行为,而主观行为必然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要实现电子政务系统的项目管理目标,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尊重电子政务系统的客观规律。
【题目】网络技术如何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选项】
【答案】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广泛的民众政治参与更是充满了期待,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各界精英,都在见证着网络技术对于民主化进程的推
动。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同时也给政治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可以说,网络信息技术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具有二重性。促进作用表现在:
(1)网络技术促进了民众的自由民主权力
互联网的通讯成本和质量都能够很好地满足绝大多数网络用户的使用要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把世界变成针尖一样大小,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或是利用随身携带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就可以实时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即时互动,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互联网促进了政治分权
互联网对传统社会的权力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借用未来学家托夫勒评价信息社会对权力结构冲击的说法,我们可以宏观上了解互联网对权力的影响:互联网“削弱了旧权力体系的每一根支柱,最终改变着家庭、商业、政治、民族国家以及全球权力本身的结构”。
(3)互联网促使权力趋向知识化
在网络世界中,不存在绝对的权力核心,强制力已经没有具体实在的支撑点,权力关系也只是虚拟的关系存在。这不仅要求改变原有权力行使方式,也要求改变权力的内在性质。
(4)权力结构的扁平化
权力的分散化和知识化瓦解和捐弃了权力的等级机制,使权力结构趋于扁平化,以适应虚拟个体之间平等交流。
【题目】信息通信技术在组织管理中将发挥怎样的功能?
【选项】
【答案】(1)对距离、时间和存储的影响
在组织管理中,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其便捷性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从传统中的逐级传递向直接传递转型,而且也摆脱了时间空间限制。
(2)集权与分权并存
不管信息通信技术是否出现,集权与分权都是并存的,而且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但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就能够克服这种矛盾,因为互联网的分布式结构可以从中心到终端自由交互,中心与终端可以在时空上并存。如在权力下放的过程中,领导者能够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及时跟踪当前状况,并能够在最需求的时候给予指导。
(3)重塑业务过程
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将促使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转变。
(4)以绩效评估为控制手段
信息通信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绩效评估,这主要是源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层级,大大降低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扭曲程度,使得管理者能获得更真实可靠的数据,而且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绩效情况,根据绩效情况有针对性地激励员工。